?
?
陕西省结合该省农村实际情况和特点,突出重点,真抓实干,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制度,积极推进全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今年初,针对近年来该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陕西省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把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落实惠农政策、清理农村财务和信访积案、抓好“三公开”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
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陕西省纪委结合该省农村实际,专门编写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教育读本》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简明读本》两本书,印发到全省1521个乡镇和27530个村组织,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提供了学习教材。在狠抓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教育中,省纪委会同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对618名换届后新任职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进行了4期示范培训,一些市县对乡镇纪检干部、基层站所负贵人及村两委会负责人进行了全员培训。截至目前,全省共对1650个乡镇的纪检干部、4507个基层站所的负责人及16477个村两委会负责人进行了专门培训。各地还通过召开现场会或报告会、开设网站、
创办工作简报、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等,营造良好的党风廉政建设氛围。
采取得力措施,落实惠农政策。从去年11月开始,省、市、县(区)组织有关部门对各项惠农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确保“六个兑现”:兑现“两免一补”、退耕还林还草补助金、扶贫救灾救济款物、良种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土地补偿款和合作医疗资金等惠农政策。各地普遍运用“一卡通”形式将各种补贴资金足额及时发到农民手中,通过实行惠农政策公示制、治理中小学乱收费“一票否决制”和严肃查处违纪问题等强力措施,确保了各项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基层,落实到农户。通过对28个县6958份问卷调查显示,农民群众
对落实惠农政策满意率超过了85%。
抓好“两项清理”,密切干群关系。财务管理混乱和信访积案久拖未决是导致农村基层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主要原因。因此,陕西省把清理农村财务和信访积案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清理农村财务,主要是清理规范账外小金库、白条收支和农村基本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全省共对7981个村财务进行了清理,占村总数的28.8%,清理出违规资金和不合理开支1142.5万余元,并采取纠正用途、补办手续、退赔、没收上缴、给予党纪
政纪处分、移交司法机关等措施进行了处理。清理农村信访积案,主要是检查近年来实名信访件的处理情况,特别是检查群访、缠访、越级访等问题的解决情况。许多县区和乡镇对信访积案逐项登记、建立台账,领导包案负责,一件一件进行解决,对越级访的问题组织干部下访,并限期解决。全省共清理信访积案2472起,已妥善解决1642起。通过两项清理,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落实“三个公开”,实施“阳光工程”。经过几年的努力,陕西省所有乡镇全部实行政务公开,13025个基层站所中,有12917个站所实行了办事公开,占基层站所的99%,27530个村委会中,已有98%以上的村建立了村务公开制度。榆林市积极推行群众“点题”公开、书面形式入户公开等办法。西安市、安康市分别制定了《村务公开考核办法》、《村务公开民主监督评议办法》,采取倾听群众“说事”、邀请群众“议事”、聘请群众“管事”的办法,落实群众对“三公开”的参与、管理和监督。
通过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广大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意识明显增强,三秦乡村的亲民之风、爱民之风、为民之风日益浓厚。“干部带农户、同奔致富路”成为该省农村基层的真实写照。西安市在乡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普遍开展廉政承诺和为民服务代理制,通过三级网络机构,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生产生活的事项提供免费全程代理服务,并把这一制度的实施作为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该市未央区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212个村党组织在全区5426名农村党员中建立“党员责任网”,每人联系10户群众,带领群众抓经济、搞建设。该市高陵县87个村级党组织创建了“一联三”责任制,2900余名党员每人在政治上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经济上帮扶一名贫困户,目前已有1500余名困难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2007年6月1日)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