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旬阳,整个城区形似太极八卦图。贾佳 摄
顺着碧波荡漾的旬河,一路山水相伴,便可行至陕西东南部的一座小城 — —旬阳。从宋家岭上俯瞰,旬河环绕小城270度后汇入汉江,勾画出一幅天然的太极图案。
青山连绵,汉水悠悠,时光荏苒。在这片土地上,为节民财力昼夜殚画的清朝知县沈天祥时常被人念及;视群众为亲人、为革命洒热血的红军烈士时常被隆重祭奠。正是这样一群人,铸就了旬阳的精神高地。
“每饭不忘” 一代廉吏垂青史
清康熙年间,洵阳县(旬阳的旧称)百姓迎来了一位浙江籍知县沈天祥,与此同时,沈天祥委署兴安州知州。康熙十九年,有叛将攻打四川,清政府派重兵镇压,沈天祥奉令采买军粮。康熙二十一年,他又奉令征调并转运镇安军粮至阳平关。沈天祥体恤民生疾苦,以“州属六邑地瘠民贫,不能供应 ”为由,向上呈文请求减免,获得批准。
洵阳县自顺治七、八两年因荒奏请减轻粮赋后,每年仍要缴纳2270多两粮银。因当地山僻民贫,粮银常难收齐,沈天祥再次请求朝廷减免。官府派使臣实地考察,其间花费的“供张调停诸杂费”,沈天祥“皆一身任之”,不动公款分文。经过沈天祥的据理力争,洵阳县每年获准减免粮银1700余两,百姓的负担大大减轻。
一向清贫廉洁的沈天祥,经常入不敷出,甚至需要借钱办公,有时竟窘迫到需要变卖妻女首饰的地步。
沈天祥任内“凡可以节民财力者,必昼夜殚画,期于克济”,后因病卒于任上,葬于洵阳县北草坪铺烟墩岭。他的家属因无返回故里的旅费,留居洵阳,以务农为生。
直到清光绪年间,洵阳人对沈天祥仍“每饭不忘”。洵阳绅士们集资为他立碑,记其功德。后来,有人认为沈天祥曾为一县之长,墓中必会随葬金银财宝。谁知开棺一看,除墓主人头下枕着的一把松香外,棺中别无他物。
沈天祥担任县令15载,屡署洵阳、白河、汉阴3县,无论到哪里任职,他勤政爱民的为官之德始终如一。
军民鱼水 红军纪律得民心
山清水秀的旬阳,有着悠久的革命传承和众多的革命遗迹,更有如天高似海深的军民鱼水情。
“红军爱护群众,不拿百老汇app登录官网的东西,走时还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他们请我母亲打了两双布绺草鞋,走时,红军非要给个铜茶罐作工钱。”仁河口镇桥上村村民刘大亮家里视若珍宝的那只铜茶罐,见证了红军严明的纪律。
像这样的故事,在旬阳数不胜数。“1935年的一天晚上,来了几位红军战士,让百老汇app登录官网给弄饭吃,母亲就给弄了些馍吃。饭后,一位红军拿了一件皮袄对我父亲讲:老乡,百老汇app登录官网没有钱,给你们一件皮袄抵。”“我家很穷,红军的一名炊事员不明真相向我母亲要了一盆米。当这名同志端着米从我家往出走时,被一位首长发现,于是狠狠训斥了这名同志,我母亲听到了,心里很难受,就赶忙出来解释。”……宁住屋檐下,不敲老乡门,严守着铁纪军规的红军就这样把根扎在了旬阳老百姓的心里。
在城关镇老城,残存着一处地下党创办阅报室和夜校的旧址。就是在这里,地下党工会委员李兆众秘密向广大青年介绍进步书刊,宣传进步思想和党的主张,使阅报室成为团结和培养进步青年的场所。有一年全县发展了20多名党员。
红军在旬阳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起多个苏维埃政权。战斗间隙,红军就帮助群众砍柴、挑水、种地,把从敌军那里缴获的粮食、油、盐等物资,拿出一部分接济困难群众。
“遇到红军,扶助百老汇app登录官网;见了国军,拉夫从军”“参军好!参军好!参加红军打土豪”等口号在当地百姓间广为流传。
军爱民,民拥军。老乡们经常义务为红军带路、传递情报,旬阳的父老乡亲已然成为革命最坚实的后盾。
星火燎原 革命热土故事多
战争年代,遇到牺牲的红军,老乡们就自发掩埋起来。为了不让反动派毁坏红军墓,百姓只能把坟头藏于荒草中。革命胜利后,红军墓前,总是不乏祭奠者。
在小河镇,记者听闻当地有一座红军墓,因距离居民区近,每逢过年,当地群众就把电线拉到墓前,为无名烈士“点门灯”。“红军是为百老汇app登录官网牺牲的,他们过世的时候好多都是没成家的娃娃,百老汇app登录官网就是他们的亲人、他们的后人。”
一座红军墓,就是一个精神地标。一盏长明灯,凝聚着老区群众对红军朴素而又真挚的敬意。
在红军镇,有一座红军合葬墓,埋葬着一位名叫高中宽的红军指导员,他曾身背医药箱,义务为缺医少药的秦巴山区百姓看病。高中宽和战友牺牲后被当地百姓掩埋于此,人们常常来他们的墓前祭奠。
不入旬阳,百老汇app登录官网或许难以理解当地百姓为何把红军视为至亲,敬为神明;来到旬阳,走走红军战斗过的沟沟壑壑,听听红军和当地百姓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你一定能明白,人们为何把红军捧得如此之高。
1932年冬,红三军贺龙部队过境旬阳,播下革命火种,旬阳人民始知中国共产党;1935年,红二十五军进入旬阳活动,在其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旬阳人民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1938 年前后,旬阳人民在红军的影响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战宣传活动,秘密组建武装力量;1941年,国民党制造了震撼西北地区的旬阳惨案,中共地下党组织遭受重创;1946年8月,新四军“中原突围”之后,又一次进入旬阳,旬阳人民闻讯揭竿而起,成立了陕南游击支队和镇郧旬游击支队……
连天的烽火中,英雄的旬阳儿女从未退却,一路追随红色旗帜的指引,建造出崭新的家园。而今的旬阳人,已将红色精神融入骨血,砥砺前行,创造愈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