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在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县纪委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拓宽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与群众交流沟通的渠道,县纪委在全县纪检监察干部中广泛组织开展“民情恳谈”活动,和群众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决定把通过试点已取得良好成效的民情“恳谈会”作为一项重要活动来抓。成立了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建立民情“恳谈会”制度,进一步规范“民情恳谈”活动的运作。一是民情恳谈会在各级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由各乡镇、县直各部门纪委书记、纪检组长组织协调,所有干部职工具体实施,结合本乡镇、本部门工作实际,充分利用深入基层、接触群众、提供服务的机会,以干部职工会、各界人士座谈会、村组干部会、群众代表大会、现场办公会、三五名群众座谈会等各种形式进行民情恳谈。二是围绕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群众的呼声、群众的愿望,认真开展民情恳谈,听民声,查民情、知民意,理清思路,研究良策,查找自身工作的不足,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支农惠民政策,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及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工作决策和部署于民情恳谈过程之中,把党的政策宣传到位,把部门的业务规定和工作措施告知群众,切实用关心和行动化解群众中存在的各类误会和矛盾,化不稳定因素为积极因素,调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四是认真梳理在民情恳谈中了解到的问题,对属于职责范围内有条件能够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对超出职责范围应该解决的问题,要做深入细致的疏导工作,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对于超出职责范围、影响社会稳定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地向群众作出合理解释,形成民情调查报告,及时上报县委、县政府进行协调解决,并向县纪委备案。五是建立督查通报制,定期就各级开展民情“恳谈会”和受理群众反映问题办理情况进行督查,及时通报工作开展情况,跟踪督办。六是将各级各部门开展民情“恳谈会”情况纳入作风建设的考核内容,做到责任明确、奖惩到位。
在开展民情“恳谈会”过程中,注意结合实际,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形式,拓展内容,做到四了个结合,努力增强民情“恳谈会”的实际效果,达到改变作风服务群众的目的。一是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相结合。在全县“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领导带头,30名县级领导深入到各自联系的乡镇,开展村村到调研活动;抽调千名干部深入群众开展“百日排查”、“三排查、三落实”户户到活动,与民恳谈。主要从影响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和部位、引起信访问题的关键点、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及苗头隐患,开展扎实细致的排查,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并就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解决办法,建立完善安全隐患、矛盾纠纷和维护社会稳定排查调处的长效机制。二是与发展县域经济相结合。在和农民群众恳谈中,了解发现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多方开辟农民增收的领域和渠道,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三是与优化投资环境相结合。在重点项目、龙头企业建设、生产过程中,召开专题民情“恳谈会”,及时了解企业在建设、生产中的困难,积极协调解决问题。组织开展了银武高速公路建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企业周边环境治理工作,为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确保外来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四是与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利用召开民情“恳谈会”,征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发挥信访作用,了解各级领导干部在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政风行风中存在的问题,发掘案源线索,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及时调查处理。协助各职能部门完善制度,形成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在全社会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民情“恳谈会”自开展以来,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召开不同层次的各类“恳谈会”3000多场次,撰写民情调查报告40多篇,提出合理化建议54条,梳理出案源线索20件,排查出各类隐患和问题1053件,解决各类隐患和问题480件,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00余件。民情恳谈,真诚面对,为民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好评,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与群众沟通、交流的“连心桥”。
文章来源: (山阳县纪委)